陈寒说到这里的时候,其他人都沉默了。
军机处算得上是将皇权都给加强了,也令军机处没有实力去跟皇帝抗衡。
这的确是军机处与皇帝本人而言来说,最为妥当的。
但是这其中都有许多的弊端。
陈寒总结起来:“内阁已经算得上是皇权的加强
,到了军机处之后更是巅峰。
内阁的坏处是这些大臣总是觉得自己手上的权力不够,文官士大夫们总是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权力去制衡皇帝。
令皇帝不至于一个人主宰天下所有的事情。
甚至更希望皇帝是一个能够听从于自己的。
但是皇帝毕竟大权独揽,他享受了如此多年的皇权独揽,是不可能放权,这就是他们矛盾的由来。
军机处的出现,是满清皇帝异族入主中原之后的一种偏激行为。
他们不仅是不相信汉人大臣那么简单。
因为满人于汉人而言,实在是太少太少。
所以他们用大量的文字狱屠杀汉人读书人,以达到震慑效果,加强皇权来奴隶百姓。
军机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而为何在明朝这种朝代却并不能这么做呢?
因为皇帝也是汉人,他们心里边还是是认可自己的民族,所以不管是皇帝本身,又或者是大臣本身,与百姓而言,没有太多的隔阂,异族统治却恰恰相反。
总结起来,内阁与军机处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能够在早期起到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作用,但是这个前提必须得是皇帝本人就算不是明君,也得是中庸之主,能够协理皇权与臣权。
说白了,想要掣肘士大夫,不一定需要太监,根据后人许多人的总结,发现其实只要让文官跟武将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文官就没有办法制衡整个天下。
但说起来很有趣,在洪武、永乐朝时,在军事官僚机构中最低品级的官是从六品,军官总比对应的文官品级高。
这个传统却被明仁宗朱高炽破坏。
当初为了帮助军中粗通文墨的军人整理文书,而往军队派去大量的文人,以此为例,逐渐演变成兵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