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商人共同贸易已经证实,
在鞑靼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每个部落都对大明敌对,
他们的百姓也热切期望和平,以此为契机,瓦解鞑靼内部的部族,拉一批踩一批,即便有些部族对大明怀有敌意,
晋王、谷王、肃王、庆王他们所率的兵马,也可以轮番抵御他们。
一方面练兵另一方面发展贸易,我想才是真正治理西北的良策,不知诸位同僚有何感想?”
陈寒解释完了之后,大家也都清楚,就如同陈寒说的那样。
当年的范仲淹之所以失败,并不是范仲淹制定的计策有问题,反而他的计策非常的高明。
他在抵抗西夏的党项族的时候,把边关的城寨进行修缮,形成城镇,串联起来形成强大的堡垒,对西夏进行倒逼,这个政策是相当正确的。
而且当初的范仲淹手上仅有一两万人,可是他分成了好几部。
这几部分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训练。
哪里有西夏人进攻,除了遵守本地的这一部分兵力进行抵御,其他的兵力也可以轮番支援,互为犄角。
而在城镇内部呢,又发展双边贸易,让两国民众可以互买互卖,促进交易。
此消彼长,令西夏防不胜防。
最后这项政策被废掉,还是因为范仲淹进行庆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他的改革得罪了大批的权贵,这些权贵通过内部把范仲淹给赶下了台,所以才导致他的推进政策失败。
这不是范仲淹的政策有问题,而是北宋内部,官场争斗导致。
陈寒现在重新启用这项政策,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政策的好处。
盲目的穷兵黩武与游牧民族在茫茫草原上争斗,是没有意思的。
反而是步步为营,逼得游牧民族不得不和农耕民族合作才是最好的办法。
而且当初的北宋只占领中原的一部分,兵力太少,国力又不强,内部官员心又不齐,当然得失败。
可如今的大明不一样,大明现在广有四海,改革又成功了,国力蒸蒸日上,百官同心协力,与当初的北宋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当然可以实行这项政策。
陈寒的一番分析之后,所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