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姐姐拿到的东西,妹妹一定要抢?——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分析
在双胞胎或兄弟姐妹关系中,“争抢”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竞争表现,尤其在年龄接近的孩子之间更为明显。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妹妹为何总想要姐姐手里的东西,这背后涉及自我定位、归属感、竞争心理和社会比较。
1 妹妹为什么想抢姐姐的东西?
(1)社会比较与竞争心理
阿德勒认为,每个孩子在家庭中都会寻找自己的位置,兄弟姐妹之间往往会有社会比较,即“她有的,我也要有”。
双胞胎(或年龄相近的姐妹)容易被拿来比较,妹妹可能会认为,姐姐拥有的东西意味着“更好”或“更有价值”。
潜意识里,妹妹不想“输”,她可能并不是因为真的喜欢某个东西,而是因为姐姐有,她也必须有,以免觉得自己被忽略或不如姐姐。
案例:如果姐姐拿了一个普通的玩具,妹妹可能原本并不在意,但一旦看到姐姐对它感兴趣,她就会认为“那一定是好东西”,于是也想要。
(2)归属感与公平意识
阿德勒的理论强调,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得归属感。妹妹可能通过“争抢”来获得与姐姐相同的待遇,以证明自己同样重要。
如果父母无意中表现出对姐姐的偏爱(比如先给姐姐分东西),妹妹可能会更敏感,认为“只有我拿到一样的东西,才是公平的”。
抢夺是一种寻求平等的方式,特别是如果过去有过“姐姐先得到好东西”的经历,妹妹可能会习惯性地认为,“我要先抢,不然就没有了”。
案例:当家长给姐姐买了一本书,妹妹可能不会去看内容,而是先关注“姐姐有了,我为什么没有?”
(3)妹妹的个性发展与自我认同
阿德勒认为,每个孩子都会发展自己的独特个性(生活风格),但如果个体还没有清晰的自我认同,他们可能会通过模仿或竞争来寻找方向。
姐姐通常被认为是“榜样”,妹妹可能会认为“姐姐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妹妹还不擅长做决定,她可能会依赖姐姐的选择,觉得“姐姐选的,一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