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否接受建议、是否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他们的责任,不是你的。
强求=越界:如果你过度干预别人的决定,就是在跨越他们的课题,可能会造成对方的反感,甚至引发冲突。
案例:
你看到朋友在错误的投资项目里越陷越深,你善意提醒他风险,但他不听,甚至觉得你多管闲事。按照课题分离的原则,你已经尽到自己的责任,至于他要不要听,是他的课题。如果你继续强求,就等于在插手别人的人生,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你的做法符合阿德勒的思路:
“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提出建议,但不会替你做决定。”
2 不强求=尊重他人的成长路径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风格”(lifestyle),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信念和价值观。有时候,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对别人来说未必是他们想要的路。
你提供建议,但对方未必能接受,因为他们的成长路径、价值观与你不同。
你不能强行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否则就是剥夺了他们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真正的成长,必须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被强加的。
案例:
一个朋友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但从不采取行动改变。你建议他学习新技能、换个环境,但他还是沉溺于抱怨。如果你强行干预,可能会遭到抵触,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阿德勒的观点:
“每个人的成长,必须由他自己决定。你可以引导,但不能替他做。”
你的做法——“点到为止,不接受就走开”——是一种尊重对方成长路径的方式。
3 远离灾祸:避免承担不属于自己的痛苦
阿德勒认为,人应该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让别人的问题拖累自己。如果你一直试图改变别人,却发现无论怎么做对方都不接受,反而让自己受伤,那就是一种不必要的自我消耗。
有些人执迷不悟,你无法改变,就应该及时退出,而不是陪着对方一起“沉船”。
你不是救世主,不必把别人的痛苦背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