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多月的准备,清廷已经在辽东地区集结了近3十万部队,其中由旗人掌控的部队大约在4万左右,南北洋各有十余万。
但在9月25日,宋庆率领淮军等7军,共5万人撤往辽东,移驻辽东半岛,保护旅顺港和盛京,这里也集结了北洋的大部分军队,包括6师7万人和大部分水师。
而鸭绿江防线则是几乎全部交给了南洋,北洋只留下了左宝贵率领的8千奉军及靖边军,8旗部队只有依克唐阿率领的万余镇边军步、骑兵。
“我们不能给北洋议和的时间,也不能给日本喘息的时间,如今朝鲜国内还有反抗力量,无论是傀儡大院君还是东学党农民军,都是可以利用的。”
“所以,我们这次的战略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要接触朝鲜境内的反抗力量,拓展空间,尽可能在朝鲜境内取得1定的实控地,以保证后续的战事的进行,第2阶段则是要夺回平壤,作为朝鲜战局的核心经营,以筹备收复汉城。”
考虑到双方兵力差距,想要在日本海军尚存的情况下,1鼓作气将日本6军推下海是不现实的。
因为面对北洋修筑的平壤、汉城两大堡垒群,没有大口径的巨炮是啃不下来的。
而现如今的南洋军中,能够活动的只有十6门120克虏伯火炮,其余大口径火炮均被安装在了各地的炮台上。
军中的主要火炮为75光绪十4年式野战炮和克虏伯炮,数量确实不少,足足有800多门,相较于原本军费短缺的日本占据着优势。
国内火炮数量并不少,光克虏伯炮和仿制克虏伯炮,林林总总能有5千多门,克虏伯公司百分之十5的火炮出口都是清朝贡献的。
而战争开始之后,南北洋就购进了3百多门大炮和十多万发炮弹,但这些装备很大1部分都没有被很好的使用。
“从兵力来看,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在北朝鲜地区,日本6军拥有7万人,而且均是正规师团,而非临时动员的预备役和民兵,这对于我部来说,是1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根据总参谋部的商定,第1阶段分为两部,第1部为前锋,务求精锐,要以机动作战为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并与朝鲜国内的反抗力量取得联系,给予他们1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