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油落入战争领域,更强大的战车、飞机和战舰便随之而来。
1916年初,中国新1级战列巡洋舰成功下水,“广东”号于1916年1月23日下水,3天后“广西”号也成功下水,举国上下,为之欢呼。
海军的不安全感至此才稍稍降低1点,不过该舰形成战斗力依然需要至少1年时间,海军接下来的任务倒是不轻。
与此同时,新1级也已经在江南海军工厂和渤海重工下属的葫芦岛海军造船厂开工。
新战列舰总算是满足了海军对于大战舰的渴望,将排水量抬上了3万吨,只不过,作为代价,航速自然就下来了,仅有21节。
按照计划,8艘战列舰应当设计为标准型战列舰,以便于适应快速扩军的现状,同时也是降低成本,尽可能的将经费效益最大化。
8艘战列舰将建造两级4型,在设计上1脉相承,第1级名为“山东”级,首型“山东”、“山西”2舰,于1915年12月开工建造。
山东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万吨,各型都在302之间分布。
本国标准型战列舰样貌上的最大特点体现在舰艏上,不再采用主力舰惯用的垂直型舰艏,而是改成了按直线向前倾斜的舰艏。
这种前倾型舰艏,与飞剪艏相似,而且较之纵摇稳定性良好,横摇稳定性增强,耐波性也不错,内部空间更大,工艺又简单。
武备方面自然也是海军心心念念的“强大火力”,主炮为4座3联装十2式46倍径356主炮,以国防军情有独钟的3联装主炮塔形式,沿舰体中线艏艉两两背负式安放。
其中位于后甲板的炮口指向舰艉方向的两座主炮塔间距较大,基座间大约有两个主炮身长度的距离。
而处在高位的2号和3号主炮塔,其下方的火炮平台则与舰体舯部上层建筑的基座连在1起。
由于各国的驱逐舰已越发呈大型化发展,为了有效抗击这类敌舰的袭击,山东级的反雷击舰副炮改为了十5式48倍径127舰炮,全部安装于两舷上层建筑基座外侧的装甲炮廓当中,共计18座。
正如在两广级战列巡洋舰中所考虑的那样,反雷击副炮需要良好的回旋速率,因此炮廓设计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