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
司统赵炳刚听见了一声急促而响亮小号声,这是上级命令士兵们朝着逐渐逼近的缅军来一发齐射。
此时,双方的距离大约在一百三十步。
保乡军的线列战术虽然看似呆板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前之所以临敌三十步,直到能看清敌军面孔之时才射击,这是由于彼时的兵员素质所限。
三十步,是滑膛枪比较精确的射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玩意的杀伤力就止步于此。
根据多次战场数据表明,保乡军所装备的燧发枪发射之后,其弹丸可以在一百二十步的距离击杀无甲目标,哪怕是飞出六七十步的弹丸,依然可以击穿单层甲胄,给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击中对方。
之前的保乡军队伍中,不同兵员对于火枪装填发射这一系列操作的熟练度有很大差异,例如老兵可以每分钟射击三次,少数精兵甚至能达到四次,而新兵因为紧张等客观因素普遍只能射击一两次。
如果提前射击,那么根据水桶理论,射速慢的士兵会大大拉低齐射弹幕的威力,如此一来便有了交替射击,失去了线列队形的意义,除非老兵刻意停下来等新兵。
但如今,保乡军也是打过了大大小小的仗数十场,兵员素质早已今非昔比,别的不说,绝大多数部队都能够在敌军逼来之际,先远远的放上一两轮排枪,继而再装填弹药上刺刀,临敌三十步再次齐射,随后发动冲锋。
这是组织力层面的升级,保乡军通过委任大量低级军官来掌控基层士兵,其控制能力和指挥能力要远胜体制松散的传统封建军队。
在听到信号之后,曲靖城外保乡军列出的线列队形迅速的陷入了静止状态,在各级军官的命令下,士兵们站在原地,面容肃穆的端起燧发枪。
保乡军的“步军操典”有云:“临敌一百五十步,瞄准敌军的头盔或军帽一百二十步,瞄准敌军脖颈,一百步之内,则瞄准敌军胸膛。”
这些数据自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考虑到弹道下坠,经大量测试得出的结果,也是命中率最高的方式。
见此情形,缅军统帅莽白瞠目结舌,太阳穴也冒出了几滴冷汗。
他完全不知道对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