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在北方做的诸多事,乃至现在要征伐东瀛,的确有为未来铺路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想发展大明的北方。
前世,北元威胁始终都在,自老四朱棣靖难之后,迁都北平,连年征战,所征召民夫何止百万,用的也大多都是北方百姓,虽将北元打的连连败退,北方的经济却愈发颓败,此后多少年都没缓过劲儿来。
再到后面大明战神兼外交家打的土木堡一仗,基本葬送了之前四代帝王留下的家底。
之后的大明始终都在走下坡路,南北经济差异愈发严重,迁都北平,又使南部缺乏制约管束,贪墨成风,朝廷就渐渐收不上税了。
大明最终灭亡,原因有很多,但在朱檀看来,此事很大程度上还是经济问题,是内部出了乱子。
现在他做的,扫灭四方蛮夷扩大疆域,将敌人都扼杀在摇篮里,且要想办法发展经济,尽可能消除南北差异,让北方也富庶起来。
在他的规划中,收高丽,灭北元,征东瀛,都还只是第一步。
北方战事平定之后,就要将目光放置南方,让北方安稳发展,成为大明的大后方。
如此一来,国运将改,顺带他这个鲁王的命运,自然也就改了。
帝王之心难测,朱檀知道,就算他这个皇子做的天上有地上无,天神下凡一样,皇帝的位置他也不能想,更不能碰。
大明的未来之君只能是朱标,而他朱檀心中最深层的理想,却远非皇位可比。
离开应天府,朱檀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达北平附近的时候,已然过去十几天了。
朱檀是真心不着急赶路。
汤和去山东都司调兵遣将,探查情报都需要时间。
况且这过程中,京师那爷俩肯定也有动作,朱檀刻意放慢脚步,也是表明心迹。
车驾到了北平附近,远远的便看到一队骑兵过来,各个身披铁甲,威风凛凛,好似一道吹过旷野的黑风。
车驾停下,朱檀探头出去,只见一个面色刚毅,肤色有些发黑的汉子翻身下马,朝他拱手道。
“末将张玉,见过鲁王殿下。”
朱檀看着眼前这个汉子,心中微动。
老四朱棣手下能人众多,其中张玉父子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