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琼莲长居深宫,对于皇室的历史资料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郑和的航海之事,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她没有料到丈夫会这么做,微微皱眉说道:“从明朝开始,宫中便有规定,凡凡船只,一律禁止出海,夫君,你这样做,实在是太过份了!”
朱檀嘁的一笑,脸上露出了几分鄙夷之色。
“那是没脑子的,禁海令,就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其他的我不懂,但如果我们能把红薯种出来,那就能让我们国家多繁荣数百年,也能让我们国家多出几十亿人!”
“红薯?国泰民安?”沈琼莲不解。
朱檀自知言出必行,伸手在沈琼莲光滑如玉的后背上拍了一下。
“我是说,打开国门,是大明的必经之路,只要打开国门,整个世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和平!”
沈琼莲看着朱檀说这话时,脸色格外古怪,仿佛是对造船、开海心有向往,于是将话题扯了回去。
“我小时候见过金陵的船厂,他们告诉我,郑和宝船所用的木头,都是用来造船的,所以都被砍光了,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铁力木确实没有,但我们可以用来做,比如荔枝木,柚木,松树,山海关附近,到处都是这种木头,正好在大明境内,我让五军镇守,以及边关的商人,帮我找找,听说这种树,高达十多丈,需要数人才能环抱,只是,运送起来很麻烦,而且价格不菲。”
松木做的船当然没有铁木那么结实,而且耐冲击,耐风,但郑和把这两种木头都毁掉了,想要重新生长,至少要数百年!
沈琼莲接着道:“关于郑和宝舟的设计图,我想皇室应该也有珍藏,就算没有,金陵也应该还有,相公可以问问工部。”
朱檀很是高兴,道:“他们真的还活着?
楚暮上一世就曾听闻,有郑和宝舟在江南仿制,以作观光之用,只是一直没有达到历史上所记录的大小。
这简直就像是一艘小型航空母舰,让后人瞠目结舌,大明年间,到底是如何建造出这样一艘宝船的?
朱檀想一想,要是真有一张设计图,那就太好了。
这就代表着,他可以建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