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过后,朱楷暂时收敛了心思,不敢再有妄动。但他心中对于皇位的渴望,并未因此熄灭。
王氏在旁宽慰道:“王爷,此番虽受了些挫折,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朱楷一脸阴沉,道:“本王不甘心,明明只差一步。”
顾文也进言道:“王爷,当下需忍辱负重,静待时机。”
与此同时,朱标因这件事对朱楷的防备愈发森严,时常派人暗中监视朱楷的一举一动。
一日,朱楷在花园中散步,对着顾文小声说道:“如此下去,本王永无出头之日。”
顾文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道:“王爷,不如我们佯装放弃争权,麻痹太子。”
朱楷微微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随后的日子里,朱楷开始沉迷于诗词书画,对政事不闻不问。
朱标听闻此事,心中虽仍有疑虑,但也稍稍放松了对朱楷的警惕。
可朱楷私下里仍与顾文秘密谋画。
顾文道:“王爷,如今太子对您的监视有所松懈,我们可以重新布局。”
朱楷道:“但要做得滴水不漏,不能再让太子察觉。”
就在他们准备有所行动之时,边疆又起战事。
朝堂之上,大臣们争论不休,不知该派何人出征。
朱楷挺身而出,道:“父皇,儿臣愿再次为大明征战。”
朱标却道:“二弟刚刚经历风波,此时出征,恐怕不妥。”
朱楷慷慨激昂地说:“儿臣一心为国,望父皇成全。”
朱元璋思索一番,道:“准了,楷儿切莫让朕失望。”
朱楷领命出征,他深知,这又是一个改变局势的机会。
朱楷率领大军奔赴边疆,一路上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士气大振。
营帐中,将领们围坐在一起商讨战略。
一位将领说道:“王爷,此次敌军来势汹汹,不可小觑。”
朱楷目光坚定:“本王既已领军前来,就定要将敌军击退,保我大明疆土。”
消息传到京城,朱元璋大喜,朱标心中却五味杂陈。
朱标在宫中对亲信说道:“没想到二弟在军事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