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丈量土地
如今的朱由校,恐怕是大明历史上,除了太祖成祖外,刚登基时,权力最大的皇帝了。
后宫一没皇后,二没太后,仅有的郑贵妃,还是个不受朝臣待见的。
而前廷,同嘉靖相比,杨廷和以拥立之功,聚集了一大批文官,和想要一展心中抱负的嘉靖对着干。虽然嘉靖最终处理了杨廷和,但终究是浪费了时间。
而万历留下的大明虽然是个烂摊子,但朝堂台却是干净,虽然有光宗的一通瞎提拔,但经过朱由校的几次清理,留下的基本都是能听的进去人话的。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如今的皇帝喜欢实干之人,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外廷的风气。
不到两日,一份关于赋税上缴的考成法就送到了朱由校的桌子上。
韩爌、周应秋、李汝华、张问达四人站在朱由校的桌案前。
韩爌看着上面正翻看奏章的皇帝,小声的说道。
“陛下,重行考成法,臣等皆以为可,然这惩罚,是不是过重了?”
还是那句话,当皇帝强势的时候,党争很容易就能消弭下去。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宋徽宗上台,通过蔡京这个没节操的,用一个“元祐党籍碑”,才算是结束了这场党争。
“臣回去之后,就派人巡视各道。”
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大明。
“张问达,都察院要尽职尽责,对于每旬、每月要做那些事要尽快列个章程出来,把大明如今各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给朕弄清楚。而且朕不希望再看到有御史、给事中越权行事。”
此时,明眼人都已经看出,大明到了非要变法的地步。
而随着皇帝要清查京畿地区的田亩,京城再次热闹了起来。
如果说,范仲淹、富弼时期,北宋的文官士大夫节操还能有八十分。
“臣遵旨。”
“。。。”
只有能干事儿的和不能干事儿的。
同时,党争或者说文官争斗还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
闻言,张问达忙不迭的点头道。
而反例,则是差点儿让宋朝雄起的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