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201章 发饷咯(1/7)
    第201章  发饷咯

    让文官搬砖这个事情,到底体面不体面。

    这个问题,在如今的京城不是个问题。

    这是当年太祖爷的政策,体面,必须是体面。

    万历对张居正的处理,再加上后面摆烂了几十年,让大明的朝堂进入了一个野蛮发展的时期。

    简单的说,就是朝臣没了恭顺之心。

    搁历史上的表现,就是移宫案的发生,以及后续天启亲自点孙如游入阁,但朝臣(主要是东林)以他不经廷推为由弹劾,逼的孙如游连上十四道奏疏请求致仕。

    这压力,一个方才十六岁的天子,和一个被提拔到礼部尚书位上不到一年的尚书,两人是真的扛不住朝堂上的压力。

    但对穿越者来说,这种压力,洒洒水啦。

    有种你弄死我啊,弄不死我我就弄死你全族。

    从皇帝活剐了冯三元和顾造那天开始,朱由校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强势。

    通过周应秋握住吏部底层官员任命的印把子,而上层官员的任命,悉数都是皇帝一言而定。

    明朝的皇帝一旦强势,朝臣他就硬不起来。

    也就只能在私底下骂一骂了。

    再或者,等人死后,给扣个独夫的帽子。

    对于这种死后的名声问题,朱由校并不关心。

    朱由校现在关心的,是大明民间的生产能力,到底是个如何。

    “除了清查田亩、重定黄册外,还要进行工业摸底啊。”

    看着赵爽每月一次的生产报告,朱由校心下思索道。

    后世,总共进行过三次工业摸底。

    时间分别是50、86、95三年,都是为了在经济政策制定时,能做出相应的辅助。

    ps:别被最近铺天盖地的所谓“工业大摸底”给骗了,我的评价是七分真,三分假,以偏概全,这些人是懂新闻学的。

    现在,大明也要进行各行各业的摸底,看看这民间的生产能力到底如何。

    不过,这清丈田亩、人口能由户部去做。

    这个工业能力的普查,由工部去做?

    将手中的赵爽的奏章放在身侧,朱由校翻开了桓宽所铸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