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让将三个说杨镐杀良冒功之人送到辽东转运司的圣旨后,周应秋亲自到内阁找上了毕自严。
在这里,他又知道了另外一个消息。
毕自严让所有说辽东军务的人,都要到辽东历练。
内阁大堂上,周应秋一脸惊讶的看着毕自严。
“阁老如此对待朝臣,就不怕幽幽人言吗?”
“怕。”
点了点头,毕自严看着眼前这个年仅四十余岁,就坐上了吏部天官的后生。
“但我更怕大明亡了啊。”
说着,毕自严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道。
“我上任内阁首辅这些天,一直在思考。”
“人人都言,嘉靖之时,严嵩为首辅,人人都言父子为奸佞,朝廷打仗缺少军费,文武百官领不到俸禄,灾民遍地,却苦无赈济。”
“然,诚如海刚峰所言:迩者严嵩罢黜,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不及汉文帝远甚。”
这句话,是海瑞的《治安疏》中的原话,大概意思就是,严嵩被罢黜,严世蕃被砍头之后,满朝堂的人都说世界清明了。但实际上呢,朝堂根本就不是什么清明世界,和汉文帝时期差的远呢。
当时的首辅是谁呢?是徐阶。
“严嵩之后,犹有徐阶,徐阶之贪,比之严嵩更甚,江南十数万田亩,俱是姓徐。”
“如此观之,何为忠,何为奸。何为清,何为浊。”
“徐阶之后,犹有高拱,高拱之后,还有张居正。”
“张居正以帝师之尊,携先帝遗诏,逆水行舟,变法图强,终归却落得个身死政消。”
“何为贤,何为愚?”
随着毕自严的诉说,整个内阁大堂陷入了寂静。
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坐下,毕自严才算是对大明的状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大明烂了,烂的触目惊心。
他现在想要弄清楚,大明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了。
“前番经筵之时,我为陛下讲《礼记》。同时我也在思索。”
“观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四朝,何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