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带着一群锦衣卫从龙营士卒浩荡而去的皇帝,一群朝廷高官聚在一起。
“这陛下怎么张口比画比划,闭口看谁的拳头更硬。”
有些摸不着头脑,孙如游开口道。
“恐怕陛下巴不得有人造反呢。”
闻言,工部尚书徐光启开口道。
“四卫的那些个新兵,没上过战场见过血,说到底还是嫩了些。”
“如果内地有人造反,刚好就用来练兵了。”
“。。。”
徐光启的话音落下,在场众人纷纷陷入了沉默。
“陛下一直都在准备,准备大乱而后大治。”
好一会儿,毕自严才开口到。
“我等身为人臣,有助君分忧,安定天下之责,万不能让此等生灵涂炭之事发生。”
“谨遵毕阁老教诲。”
听到了毕自严的话,周应秋当即拱手道。
“马屁精!”
见到周应秋的样子,在场的不少人都不屑的对周应秋撇了撇嘴角。
“南衙运回的银子,诸位都已经看过了,且回衙门办公吧。”
就在众人心思纷纭之时,毕自严已经签完了入库堪合。
事情办完了,你们还留着干嘛,打算偷了宝泉局吗?
抬起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毕自严嘴角流露出一抹笑意。
皇帝,有一个明君之像,让他很是放心。
迈着轻巧的步伐,毕自严上了马车就回了内阁。
毕自严是个经年循吏,他的政治主张用皇帝的话说就是: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刚进了文渊阁,毕自严就看到内阁中书给他抱来了一大堆的奏章。
翻开几本看了看,毕自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些个奏疏不是弹劾他,需要他避嫌的。
这些都是想要搭救三个被送去辽东转运司的言官的。
两天时间,足够京中的官员们勾连了。
三个言官上书弹劾杨镐,紧接着就让送到辽东转运司了,后面还有毕自严推出的言事辽东任职大礼包,大明的言官清流们没意见才怪了。
这要是形成惯例,以后再想要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