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在湖底慢慢地搜寻着。
很快,杨易就有了发现,在水底的一角,杨易发现有十几块比较大的石块,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井”字形状。如果杨易不是刻意去找一个“井”字,那是不可能发现的。
杨易冲上湖面,深吸了一口气,马上潜入了那个井字的中间,开始慢慢搬开上面的碎石。bgo!很快,杨易发现了一个黑色的防水橡皮袋!
杨易将防水袋拉了出来,在水中掂了掂分量,大约是20公斤左右。
杨易没有马上将它取出,反而复原了防水袋,用石头将它盖住。凡事在关键的时刻,很容易功亏一篑,也许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
杨易用铜笛穿了两条比较大的鱼,回到岸上,用根木棍串了,先是跑到村西面的小河装模作样,然后才返回了白塔村西北的那个小山洞。
外人看起来就是这个小孩贪嘴了,去弄了两条鱼。
照理说,杨易只需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那个菜鸟阮元就可以了,他们应该有办法弄出那个东西。但是,现在这里还是越军重点的封锁区域,他们拿到东西也未必送的出去,杨易必须好好谋划一下,确保东西能送到苏慧的同志手里。
想来苏慧留下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井字,而且必须结合她自认苏武的后人,那么才能得到“北海”的提示。她应该告诉了上官平安,她是西安人,只有非常了解华夏文化的人,才能将西安(汉朝时候叫杜陵)与苏武联系起来,再与“北海”联系起来!这里是绕了几个圈啊!
在山洞,杨易用一块小铁片将鱼整理好,掏出了随身布包里面的盐,辣椒,还有随手挖的一块野姜,准备弄烤鱼吃。
在四周捡了一些枯枝,杨易就开始弄烤鱼。他回来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周围的不寻常,这里有人埋伏!果然大熊的防范没有那么简单的。他们久久找不到东西,那么肯定希望敌人来找,自己守住就好。
杨易用树枝弄个烧烤架,升起火,火苗升起,那两条鱼就开始滋滋作响,不一会,杨易撒上调料,醉人的肉香就随风飘去。
杨易也是个人才,愣是拿越南语哼起了东北二人转,只听那略显稚嫩的小公鸡嗓子开始哼哼:
紧打鼓来慢打锣
停锣住鼓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