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还真的是一脉相承了,有着一些天然的不信任,任用他们看似只是单纯的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罢了。
如今的这位皇太孙,大概率也没有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和亲近儒家的武林王有巨大区别,那一位据说是真正的儒家子弟,是很多人眼里的明君、仁君。
但是没办法啊,皇帝不喜欢那位通儒的武林王,喜欢这位心思深、霸道的皇太孙。
陈迪虽然心里也非常的纳闷,不过还是谨慎的粗浅讲解了一些‘官’,或者是选材之类的事情,这确实是礼部尚书该明白的道理。
这也确实没有什么难度,不要说陈迪本来就是才学渊博了,实际上不要说进士级别的,一些秀才在这个时候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开始各种说文解字,甚至可以因此衍生出来一篇文章等等。
解释这些确实不算难,皇太孙心里到底是想些什么,这些才是大家现在更加关心的事情,也在不断的猜测。
常升等人倒是有些事不关己,甚至有着那么一些幸灾乐祸的意思,勋贵和文官有些时候就是天生的不对付。
不要说现在皇太孙现如今大权在握了,就算是没有被册立为皇太孙之前,就没少拿文官说事,甚至他能成为太孙,就是以一些文官的脑袋作为垫脚石。
不出意外的话,皇太孙又要收拾这些文官了,这还真的是勋贵们幸灾乐祸的事情。
很多人都以为皇帝只是对勋贵严厉,当年的胡惟庸案让众多勋贵卷入其中。这些似乎是文官集团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觉得勋贵经此之事元气大伤。
但是空印案、郭桓案,那可是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以及成千上万的贪官污吏都因此掉脑袋。
太孙很有可能要整顿吏治了,想想看一些官员就是腿肚子开始发软了。
虽然勋贵不见得就是清廉的,可是这些个勋贵对于一些来说,那些贪墨的事情不划算,勋贵的财富和地位可不是靠那些东西。
皇太孙都开始阴阳怪气了,这就可以说明很多的事情。满朝文武都知道这是太孙的习惯,他不像皇帝那么直接,他更喜欢讽刺人。
朱允熥可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忽然看向任亨泰,“任御史,你本来是礼部尚书,现在是御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