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打造了一袭“铁甲”,号称“铁甲战兵”。
这副厚重的“铁甲”比起“天工司”出品的“连携战甲”自然差了很多,但足够结实,能够抵御强大的冲击和锋矢。
三千“铁甲兵”皆是步卒,脚上蹬着一双皮实的靴子,直到膝盖位置,上面有零星的护片,防御着箭矢对关键部位的袭击,但又不妨碍行动。
身上的披挂并非是一体式的,由裙甲、胸甲、肩甲、面甲,四部分组成,如此一来就显得特别沉重,连移动起来都不是很方便,更别提使用威力强大但十分沉重的大型武器。
所以“铁甲兵”用得武器很有特色,只是两条锁链,杨毅初瞧时,还以为是一对“镣铐”,实际上类似“流星锤”一样的兵器,但是可以拆分开来缠在手腕上,锁链另一头则是一颗拳头大小的实心铁球,随手一挥,便能在近身处砸出一个大坑来,威力不可小觑。
关键是为了克制骑兵,这两条链球还可以扣在一起,变作一条投掷出去,如同绊马索一般对骑兵冲锋形成干扰攻击。
可以说“铁甲兵”充分发挥出了“杂蛮”的优势,同时补足了一部分短板,除了速度之外,在正面战场上很难碰到敌手,历来都是庞世元当做“杀手锏”一样的底牌,没想到只是与杨毅所率领的“火凤军”初次见面,就被逼得使出来。
距离“铁甲兵”不过三十步距离,眼见就要冲到这些人形堡垒的脸上去时,却见那些最前排的“铁甲兵”熟练的将链锤互相一扣,然后甩动起来,积累一定势能,便往马足方向扔过去。
这东西只要一缠住马足,便会立即引起连锁反应,在惯性使然下,战马必然倒地,还会拖累后续的冲锋部队一起遭殃,而“铁甲兵”固然会受到猛烈的冲击,但是凭借厚实的盔甲,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杨毅只是瞧了一眼,便已经将“铁甲兵”的战术了然于胸,就在对方掷出“链锤”之际,杨毅忽然打了唿哨,手中“丈二明阳槊”往左引,张奎自然而然的向右偏移,锋矢阵变作大雁阵,一队骑兵变作两队左右分开。
如此一来大部分“链锤”都扔了个空,杨毅变阵的速度极快,在这种高速冲锋状态下变阵迂回,有种跳到了半空中忽然无视物理定律左右横移的诡异感觉,但看在卫子旭与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