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第78章 圣王者重法,明法令必行(2/8)
军事方面,商鞅推行军功爵制,明确按士兵在战场上杀敌数量授予相应爵位和赏赐。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的贵族世袭军权的局面,让普通士兵看到晋升希望,秦军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战斗力大幅提升。士兵们为了改变命运,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秦军由此成为令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

    商鞅深知,法律关键在于执行。为树立法律权威,他采取一系列果断坚定措施。“徙木立信” 便是生动例证。当时,商鞅在国都集市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令,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起初,百姓对这一命令充满疑惑与怀疑,无人敢轻易尝试。毕竟在以往,官府政令多有不兑现情况。民众对官府的信任度极低,对突如其来的命令保持着高度警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立即兑现五十金奖赏。这一事件迅速在秦国传开,百姓亲眼目睹商鞅对法令的严格执行,从此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此后,秦国法律得以顺利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有效实施。但秦国百姓在长期的严刑峻法下,虽行为有所规范,却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社会氛围紧张压抑。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极大提升,从相对落后的诸侯国崛起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但秦朝统一六国后,统治者过度滥用法律严苛性,实行严刑峻法。民众稍有不慎便触犯法律,面临严酷刑罚,如连坐制度,一人犯罪,亲属邻里皆受牵连。长期高压统治下,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恐惧与压抑之中。最终在秦末农民起义浪潮中,秦朝迅速走向灭亡。这表明,法律制定与执行需把握好度,既要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又要考虑民众承受能力与社会和谐稳定。

    再看唐朝,作为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繁荣昌盛与完善的法治体系紧密相连。唐朝制定《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对各类犯罪行为详细界定分类,并规定相应刑罚。同时,注重法律解释与适用,使法律条文清晰明了,便于执行。例如,对于盗窃行为,根据盗窃财物价值、盗窃场所等因素,划分不同量刑等级,让司法者能准确依据法律裁决。若是在普通民宅盗窃与在官府盗窃,量刑会有明显差异,依据财物价值的多少也会有不同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