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垒个院墙隔开,离得又不远,有什么可舍不得的。”相处多年的老妻,对他一向也十分敬重,他倒也耐下心来好好开解了一番。
如此一说,黄氏倒也看开了些,分家也就是分个锅灶,仍在原来的屋里住着,离得又不远,想见了就唤一声,也没多大的差别,这么一想,倒也想通了。
“唉,都听你的吧!”她已不再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自家男人做的决定,她就算不同意,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家里再没有一人有异意,分家的事情就很快的进行起来,陶正洪定了日子,到了那天,村里的里正,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连带在县城里的陶七平,都一并到了陶家。
陶七平早年就取得了秀才功名,已成亲生子,并在县城安了家,妻子郑氏是县城里郑举人的女儿,家里颇有薄产,膝下育有两子,大的八岁,小的五岁,因只逢年过节才回家来,两个孩子与家里都不怎么亲近。
而郑氏自诩是书香门第的小姐,眼里自是看不上做农户的婆婆与妯娌,因着孝道,也不过是留着几分面儿情,原本黄氏极疼爱陶七平的两个孩子,但郑氏这态度,加上两孩子对她又不喜,她满腔的热情,也就渐渐淡了。陶七平秀才身份,在村里是相当有面子的,一见他回来,做为长辈的几位族老,都纷纷给他打招呼。
“七平回来了,有些时日没见到你了。”
“堂伯、三叔、柱大叔……”陶七平一一见礼,礼数做得十分周到。
里正也不甘落后,上前与他说话:“听说你来年就要下场,可有把握……”
“岳父觉得我火候到了,便让我下场一试,十足把握不敢说,二三成还是有希望的。”陶七平客套的说道。
“哈哈哈,能有二三成的希望得中么,看来希望是挺大,阿叔看好你!”里正哈哈大笑着说道,读书人都讲究个谦虚,他说二三成,没准就有四五成,上河村秀才也有两三个,中举的却还没有,陶七平真中了,也是给村里添光。
客套了一番,众人便就坐,陶正洪便开口说起分家的事来:“树大分枝,如今家里孩子们都大了,也是该分家的时候……”
先说了一段开场白,随后就说到重点上:“都是我的儿子,我也不偏疼那一个,家里一百亩地,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