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后,因为谶纬书的大量产生,引发一种职业的诞生,那就是扶乩。
依照现代对扶乩的专业解释,就是先准备一个带有细沙的木盘,然后再准备一个丁字形的木架。扶乩的时候木架的顶端悬锥下垂,架放在沙盘上,由两人各以食指分扶横木两端,依法请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画成文字,作为神的启示,或与人唱和,或示人吉凶,或与人处方。
明清之时,占卜扶乩之风基本上到达了顶峰。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了数十例扶乩事例,然后说“大抵幻术多手法捷巧,惟扶乩一事,则确有所凭附。然皆灵鬼之能文者耳。所称某神某仙,固属假托”。
然而,也因为纪大学士的这些看法,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譬如下面要说的蓬瀛仙子降人间。
纪大学士说,在黄岩村,住着一户姓祝的人家,祝家的条件在村里也不是太差,只是人丁不是很旺,在祝父去世之后,家里只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
虽说祝母早年丧父,膝下就一个独子,但祝母是个好强的人,硬生生靠着养猪养活了儿子,还把儿子送到了村上的私塾,指盼着儿子能考上个功名光耀门庭。
不过,像这样的单亲家庭,祝母对儿子的管教自然比常人家里就要严厉一些。小的时候,祝某还不曾有什么想法,但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对母亲的一些做法,就产生了一些逆反的心理,就像我们现代看到的那些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差不多吧。
学业的负担和母亲的期盼压在头上,这让祝某苦不堪言,结果,等到祝某都快二十岁了,连一门亲事也不曾定下了。
就连县里的考试,祝某是年年参加,但参加之后的结果也依旧是童生,这不禁让祝母额头上的皱纹又添了几分,平日里对祝某的说辞也更加严厉了。
生活中有压力以后,人们都会寻找一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什么纵情山水啊,其实和现代人们喜欢打麻将一样的,都是把自己的情绪找个渠道发泄出来。
虽然母亲对自己管的很严,但祝某却也不是个书呆子。只是长期处在母亲的高压之下,加上学业进步也不是很明显,让祝某很是苦恼。
某次,读书之余,祝某看见几位同伴在玩扶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