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浪荡子这么说,酒坊老板越发确定就是浪荡子给自己动了手脚。回到酒坊以后,酒坊老板心有余悸的揭开柜台上的其他酒坛。
店里的酒,没有一坛没有中招的,欲哭无泪的酒坊老板瘫坐在店里一边让伙计报官,想死的心都有了。
等衙门的差役过来调查,调过来查过去,都不清楚酒坊的酒是什么回事。等事情在邓城传开以后,大伙儿都清楚是浪荡子动了手脚,只是不知道他是怎么弄得,背后里都叫这个浪荡子是巫师。
而且,这事之后,浪荡子还逐一登上了邓城里所有酿酒卖酒的酒坊,遮三掩四的说在东门边酒坊的事,暗示各家酒坊,不给点好处的话,当心和东门边的酒坊一样。
因为东门边酒坊的事情在前,大家都知道是浪荡子干的,可是又找不到证据。万一浪荡子真有能把酒化成粪水的妖术,自己岂不是也可能遭殃。
于是,面对浪荡子隐讳的敲竹杠,邓城县里的十余家酒坊,也就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和花钱消灾的心理,给浪荡子打发了点钱财。
结果,这个打发钱财却在邓城形成了惯例。每年春秋之际,浪荡子就会逐一登门,向各家酒坊老板收取保护费。
凭着每家酒坊给的二十千钱,浪荡子不光衣食无忧,还娶了亲生了子,也从未考虑过会有挨饿的风险。
二十千钱就是两万文钱。通常情况下,一贯钱是一千文,但在宋代,官方的标准是七百七十文为一贯。浪荡子每年收取的保护费,可是不低于三百贯。
据说,绍兴年间,当时的平均米价大概是每斗三四百文,如果用现代的度量衡标准加以折算的话,一贯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一百五十元的购买力,浪荡子既是不事营生,光每年的保护费,也有个五六万块钱的收入。
《水浒传》里,吴用去石碣村见阮氏三兄弟,给了阮小七一两银子让他置办酒菜。阮小七用这一两银子买了足够四个人喝的一坛酒、两只肥鸡、还有二十斤熟牛肉。
而且,这一两银子还没花完。所以,邓城县这个会妖术的浪荡子,日子过得确实不错。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且,不是自己劳作积累的钱最容易挥霍。某年,浪荡子在收完当年度的保护费以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