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家私用黄金一案,在处死了剩下几个还在大牢里面的几个人之后,似乎就这么结案了。
日子进入二月,城西的菜市口早就恢复了往日的场景,只有血腥味经久不散。
而来京的人逐渐变得越来越多了,八成以上都是各地赶来会考的学子们,且人员还在陆陆续续的增加,朝中的百官也都为春闱,开始忙碌了起来。
整个京都城内外的大小客栈都挤满了人,还有住不上的,鸿鹄楼又到了每年最忙的时候,同时也是苏蓁最高兴的时候。
从此时开始,京城里,大小酒楼茶馆之中的生意爆棚,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无数诗会、文会、茶会、赏花会,游园会等,城内城外的各处风景点都随处可见穿着儒衫的学子举人。
尤其是城南那一块,目之所及全都是各地的学子们,都十分标准的拿着一把扇子,一边走路还一边扇。
苏蓁每次看见自己酒楼里面这样的人,都抽抽嘴角。
这几天以来,看到京都其他来赶考的学子这样,李清远和苏文涛莫名庆幸家中有个亲戚,不然还真是不清净。
苏蓁问道:“你们这几日也去城南了吗?”
苏文涛率先说道:“我们去了一次,那地儿怎么说呢?就跟个销金窟似的,在这看着实在是不像一个探讨学问地儿,居然还有学子借钱进去玩儿呢!我实在是不能理解,还不如去文阁亭和其他茶馆,或者就在家中安心温书呢!”
李清远点头表示同意。
而后传来姜煜的声音,“去那里的学子参加什么诗会,文会其实也并不都只为了去玩。”
苏蓁:“怎么说”
姜煜刚从外面回来,喝了一口热茶,说道:“有些人呢,想要去诗会,文会一鸣惊人,大放异彩什么的,若是影响足够大,这样或许会在朝中某些官员的心中留名。”
苏蓁脱口而出:“举荐制吗?”
姜煜一愣,摇头说道:“不一样的,就算是在官员心中留名,那也得必须考上贡士才行,考不上都是白搭。
反正呢,若是能在某些官员心中留名,那对日后的官途肯定是更加顺畅的。
不过可惜的是,现在这些人来的实在是太晚了,要是他们早来一些,趁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