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课程安排得很紧,两年要完成学业难度很大,再加上朱雪峰给自己规划了太多的研究项目,并且在入学后不久就顺利通过考核进入一个材料研究小组,为顺利毕业奠定了基础。
这是为毕业论文准备的,在材料研究上,朱雪峰已经有了很深的积累,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在德语还算不错,学习虽然时间很紧张,但似乎问题不大。
燕子则是接了朱雪峰的任务,在整个欧洲瞎转,不定期的才能过来待个一两天,见个面再次去转悠。
学校的住宿条件不算太好,三人一间,同宿舍的都是兄弟国家的留学生,互相交流都很困难,对方的俄语、德语和英语都很费劲,因此三人交流很少。
学校的要求很严,典型的宽进严出,全程德语授课,和国内不同,学校有很高的淘汰率,不想无法毕业的,都得老老实实学习,因此,宿舍都是各忙各的,互不干涉,这样对朱雪峰来说也挺合适。
学校里的华人留学生很少,更多的人都是去了大鹅,朱雪峰参加了新生见面会,做了登记。
同学会的会长是个江苏的,叫王向东,学的是机械自动化,和他一个专业的还有位申城的女生,叫江志銘,在朱雪峰的刻意交往下,倒是相互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本来研究生是四、五年的课程,对留学生虽然做了一些精简,但想在两年内真正拿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朱雪峰可不是只想学一科,这样压力更大,现实比朱雪峰想象的要严酷很多,他只能改变了一些计划,暂时将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之中。
“小朱慢走,我会给林教授写信的,这么多年没见,还真是想他们两口子,有空多来坐坐。”
“刘教授,您留步,有空一定再来拜访。”
辞别了刘教授,朱雪峰还得赶紧赶火车回学校,这一个多月的周末,凭着林教授的信,朱雪峰已经拜会了几位滞留在这的教授和学者。
林教授的信让他们很开心,被老友惦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似乎没有改变他们继续滞留的决心,能在解放前来留学的家里多少有点不一样,这些人十几年都没回去,可见都有自己的想法。
考虑到几年后的大风暴,朱雪峰也没有劝解,人各有志,这个没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