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现在楚王的祖父,作为楚国的大将,带领全族人誓死抵抗秦军的进攻,最后还是没能抵得住,城破之下,项家也各个逃难。”
这些不用梁伏氏说,韩翊和很多人都知道。
只是作为商人的梁家,和作为军人的项家,本就是交集不多的两家人,是如何有了冤仇的,这一点很是重要。
“那时候,我大楚国都已经被攻破。率领楚人反抗的项家得不到楚王粮草兵员的补给,仗打得很是辛苦。
项家人就跑到梁家来,要求我梁家为项家提供粮草马匹。”
作为一个楚人,项家对梁家的要求不过分。
“但是那时候,梁家看情势不对,为了保全家族,早就向前朝投诚了。”
这下韩翊明白了。
那时候的梁家,光提供财物上的方便,是不能取得秦朝廷的好感的,于是乎,就为秦廷做起了耳目。
已经选择了立场的他们,自然是不会让项家人满意,甚至还狠狠地恶心了一把项家。
至于说当年项燕将军的死和梁家有没有直接的关系,梁伏氏没有说,韩翊也无人知晓。大概是没有吧,可以想象得到,要是项羽稍微听到一丁点儿梁家与当年项燕的死因有关的消息,梁家早就罹了咸阳的屠城之祸了,断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全须全尾地坐在这儿。
毕竟不是当年事件的亲历者,韩翊不敢轻易下结论,上边的也只是他的猜测而已,事情到底如何,大概只有项、梁两家人才最清楚。
韩翊在静静地听着项梁氏继续讲下去。
“妾身以为,这事原不该怪梁家。梁家只是商贾人家,乱世这块砧板上的鱼肉而已,又有什么办法呢?”
道理好像很通。像当年刘邦比项羽先入函谷关时,就采用了身边儒生收买险关商贾出身的将领的建议,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函谷关。
拿捏住人性就能无往而不利,试问天下还有谁比刘邦西行时更惠而不费的呢?只是这实惠,让差不多所有的在位者或者是即将上位者都没法安生。
“有道理。”韩翊不敢多说。眼前的可都是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的妇道人家,在事情不是糟透了的情况下,实在不好实话实说。
“不过,梁夫人,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