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表示:“要粮不给,要钱没有,官职摆在这里,有什么手段尽管施展。”
同样的场景在各州上演,不同的是并非所有的刺史都如同渭州刺史一般。
精明的武州刺史在镇压乱民之后,立刻召集粮商们前来议事,话里话外就只有一个意思。
“还粮可以,但你们得平价售卖,同意就把粮食还回去,若是不同意就将粮食扣押。”
武州刺史态度十分强硬,且没有商量的余地。
粮商们自然不肯答应,双方经过一个时辰的协商,最终粮商们退了一步,答应以高于常价三成售卖。
商人求财,以和为贵。
只要还有余地,他们也不愿意与一州刺史为敌。
相比于渭州、武州两地,廓州刺史则是另辟蹊径。
先是扣押了粮食,后又为阵亡府兵向粮商们要钱要粮,以作抚恤。
“镇压叛乱乃是府军之责,为此牺牲的府军自有朝廷抚恤,怎么也轮不到草民等人头上。”粮商们想也不想便拒绝。
廓州刺史冷笑道:“若非你们哄抬粮价,百姓怎会买不起粮?此事因你们而起,若是不肯出钱出粮,本官便拿你们治罪。”
“也不怕直白的告诉大人,生意是草民等人的,但并不全归草民等人所有,京城里的贵人可不好得罪,望大人三思而行。”商贾们自有底气。
廓州刺史破罐子破摔,直言道:“为这点事得罪贵人,顶多是不能升职,可若安抚不了灾民,你们觉得本官能好?本官若是不好,岂能让你们好?”
“废话少说,本官只提三个要求:其一,给每位阵亡府兵三十贯,其二,每家商铺拿出一万石粮食,其三,平价售粮。”
廓州刺史狮子大开口。
“不可能,一个都不答应。”商贾们齐声拒绝。
廓州刺史也不含糊,直接命人将商贾们打了二十大板,并且放出狠话道:“本官打到你们答应为止,不死不休!”
板子落在身上才知道疼。
商贾怕被打死,更怕被打个半死。
于是,在几番讨价还价后,商贾们最终答应给牺牲的府兵们每人五十贯,另外每家商铺赠送府衙一千石粮食,并且同意平价售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