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
在屏幕上面,放映机投射出了一张大大的照片。
上面是中国的长城以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的烽火台。
“从古至今,通信一直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在没有电话,交通又不便利的古代,古人想要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通信又该怎么办呢
这是烽火狼烟。
【烽火】是中国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
之所以叫“狼烟”,是因为古时候中原人有着许多与狼有关的边境游牧民族的传言,目的是告诉后方的军队“狼来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陆续在边疆修建烽火台传递军情。
秦统一中原后,长城上遍布烽火台,一直延续到汉代。
当遇有敌情时,则有专人负责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通过不同的示警信号来体现敌人的规模、是步兵还是骑兵等具体敌情,又或是告知相邻的城寨(军士)采取何种联防措施,形成一套成熟的敌情传递系统。
然后……”
下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只鸽子,腿上绑着一个竹筒。
“飞鸽传书,又被称为“鸿雁传书”,指的是将信件系在信鸽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用信鸽传递书信了。
飞鸽传书,利用的是信鸽对地球磁场的感应和“归巢性”。
信鸽们特别恋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
但由于信鸽往往只有一个家,只能在固定的人员以及固定的地点进行传送,送信人需要出发前带上信鸽,送信的地方也只能是出发点所在的地方。
因此,信鸽只能单方面进行送信,信鸽送完信后,是没有办法再飞回到送信处的。”
……
青智源慢慢讲述着通讯的发展历史,下面的记者们也逐渐听得有些入了迷。
这段过程看起来内容挺多的,可是青智源讲述起来很快而且非常清晰。
从烽火狼烟,到飞鸽传书,然后到驿站,然后再到鱼传尺素、风筝、竹筒传书等等。
中国古代人民不断地尝试将自然力与自然媒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