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祝文渊提都不会提,觉得下属努力工作是应该的。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还有两家企业本来也能签约的,但被省里协调给其他地市了,其中一家是回收废旧硅片的,一家是做蚀刻制剂的,投资额也都是几十亿。”
“一个是占地面积大,另外对环境污染风险较高,否则春节前绝对能达到四百亿。”
“当然我没算一个亿以下的招商引资,那些都交给区县去处理了,我想着是按季度统计即可,但总额也不低。”
祝文渊觉得有些遗憾,四百亿肯定比三百亿更加亮眼,但夏正东开口了,他也不好反对。
再说他也知道张恪清对环保十分看重,之前做省长助理的时候,就定下了环保设备采购补贴的政策,现在还在沿用。
而且郑城人口密集,一旦发生什么环境污染,影响确实太大,对整个城市的口碑也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夏正东也说了,回头会给市里多一些政策拨款,帮助郑城今年好好的改善一下财政情况。
张恪清提醒道:“文渊同志,其他企业也一定要做好环保工作,我们绝对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去牺牲环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这次跟那些企业洽谈,给出的优惠条件多吗?”
祝文渊脸上浮现了一丝得意之色:“跟去年差不多,甚至略有降低。”
“而且那些投资都保证上半年内资金就能到位,绝不会拖欠。”
他知道张恪清跟韩志飞说过,可以适当的让步,但他可没让,不一样谈下来了这么多的投资额?
并且还有一些大项目是韩志飞和姜玉山在跟进,回头他再去谈一下,争取也尽快签约。
许多城市为什么要拼尽全力争抢一些大企业的投资,就是因为一个大企业能够带动全市整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吸引来更多相关的企业产生集群效应。
祝文渊不知道张恪清体会过这种好处没有,反正他是体会到了。
很多企业根本不用联系,对方主动就找上门了,那凭什么还给特别好的优惠条件?市里的财政也不宽裕。
张恪清再次提醒道:“文渊同志,目前有许多全球一流的代工企业正在跟国内企业商讨合资建厂的事情,其中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