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在重要发病因素方面,顾东风院士团队揭示 高血压、遗传因素等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其中,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长期高压状态会导致动脉硬化、心肌肥厚等病理变化,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另外,顾东风院士团队的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血脂代谢或血小板功能。
顾东风院士团队还创建了中国国人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
顾东风院士创建的中国国人心脑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名为cha-par模型。
cha-par模型是顾东风教授团队,根据国人特点开发出的新的风险预测工具,用于评估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
该模型整合了多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总样本量超过12万人,分性别构建了心血管疾病终生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已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顾东风院士团队研发中国国人心血管理想健康指标,提出适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顾东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国国人心血管理想健康指标,包括吸烟、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健康饮食四种健康行为,以及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三种健康因素。
顾东风院士团队基于这七项指标,提出了适宜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他们强调保持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特别是血压控制和合理膳食,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作用。
他们还指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如超重、体力活动降低、高糖高脂饮食以及吸烟普遍等,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他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顾东风院士牵头制订的《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旨在指导我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作,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加强个体自我风险评估的意识,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提高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该指南采用了适合我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