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院士之路 > 第186章 从广东揭阳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的配位化学家陈小明(3/7)
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山大学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他接触到了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培养了他的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更国际化的学术环境和先进的研究理念,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

    与国际上优秀的学者交流和合作,使他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化学研究,为他在国际上开展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香港中文大学,他师从麦松威教授,在导师的指导下,他的研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学会了如何进行高质量的科学研究。

    研究生阶段因意外被分配到 x 射线晶体学方向学习,这一转变起初让他感到无奈,但后来他逐渐发现了晶体学的魅力和价值。

    这种跨专业的学习经历让他具备了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为他日后在功能配位化学和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晶体学的深入学习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兴趣点,使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兴趣和热情成为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促使他在该领域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硕士毕业后曾到中山医科大学教了三年生物化学,但他意识到自己知识水平不够,于是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这种不断追求知识提升的态度使他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保持对学术前沿的关注,为他的学术成长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从本科到博士,再到后来的科研工作,陈小明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他能够在化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成为该领域的杰出学者。

    院士从业之路

    1986年—1989年,陈小明在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工作,历任助教、讲师。

    1992年,陈小明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工作,曾担任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