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
会议的核心,就是讨论要不要跟进可回收火箭。
反正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看好这条路线,认为一个私人企业搞航天,多半搞不出来。
甚至于对反复回收带来的成本降低,大家也认为没什么必要。
因为根据当时pace的说法,即便是一级火箭成功回收后,单次发射的成本也会超过6000万米刀,远高于同等载荷能力cz七号的3亿圆每发。
说白了以咱们自己的成本计算,只要能把载荷送到轨道上,火箭本体扔了都不可惜。
不,应该说更划算。
因为如果想要做到一级火箭回收,就要余富出不少燃料,供一级火箭的发动机返回时使用。
而这样一来,便会大大削减火箭发射的有效载荷。
事实上,猎鹰9号在不考虑一级火箭回收的前提下,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为228吨。
回收版的,leo就只剩16吨。
除了上述这些缺陷,重新开辟一条赛道,研发费用也是极为恐怖的。
国家是比以前富了不少,但也没到能拿钱不当钱的地步。
所以,作为结论,大多数航天专家都反对跟进。
其实还有一点重要原因,他们没当着高层的面说出来。
每年的经费就这么多,真要是搞这种全新路线的玩意,就算国家会追加部分经费,但大家手头上的项目,肯定要受到波及。
毕竟科研项目,也是有优先级的……
一想到零号受到的重视程度,来自火箭院的马忠院士就是一阵火大,不禁一声冷哼。
“哼,你们说他一个搞材料的,闲的没事手伸那么长干嘛?”
众人纷纷附和。
华航天工业的李书记扫了眼门口,压低声音对上首座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说道:
“齐老啊,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咱们的优良传统,这事儿您可得出来为我们站个台,不能让那位瞎搞。”
齐发仁院士听到这话,并没有什么表示,而是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茶水。
李书记一看这位国内航天事业的老泰山没表态,心中稍急。
但就在他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