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
远处迈过中门,雄赳赳过来的军中李姓巡察也不再恐怖。
“我说,郑校尉,你不忙着整军出塞,在这里愣怔什么呢?家里死人了?”巡察自然看到郑珏手里拿的信。
“哈哈哈哈”郑珏大笑起来,是那种释放的笑声,开怀的快乐。
“藐视、抗拒巡查,我看你是不想干了!”李巡查气急败坏,跳脚骂道。
郑珏身后副将、亲兵都眼含愤怒,却又替郑珏委屈。辛苦戍边二十年,打了无数的仗,好不容易熬到了这个位置,没想到一夕之间风云变色。
郑珏斜看了李巡查一眼,说道:“苏睿苏副督公给我写的信,我自然要认真研读了。”
副将惊喜,郑珏看信之时,他刚刚过来,并没有弄明白郑珏稳坐钓鱼台的意思。
“什么,什么苏副督?我们延边军中根本就没有姓苏的副督。”
“自然是朝廷苏睿苏公公了。他是魏吉祥魏公的义子,是东厂副督公,是明水县伯!”
巡查傻眼了,刚刚没有注意,此时才看到竟然是官驿的驿卒站在旁边。
“巡查能否等我半个时辰?我给苏公公回信。”
“等得,可以等!嘿嘿,你老哥有这么硬的后台怎么不早说?害得弟弟我总揪着心。嘿嘿。”李巡查老脸如同菊花般盛开了。
“谢谢李将军!”
郑珏去到里间,极尽孝忠的写了一封信。信中不仅仅把自己这支队伍介绍了一遍,还表示可以拿出每年军费三成孝敬苏睿。
“好,不错!是个聪明的。”
写投诚信件自然要详细,把自己的家底交代清楚,取信于人必须实际,何况苏睿是东厂出身,更加不能有欺骗了。
郑珏的军队人数在二千五百人左右,有副将褚镇城,副将关敬堂,还有几个百人将,都是跟随他起来,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精兵强将。
三成军费自然是要的,这是传统;但是该返还的,还是得返还回去,想办法给军内送点粮食,或者换成田产给予郑珏等人。
还没来得及看第二封信,周成来了,进来就神秘兮兮的。
“怎么了?”
“我把那老头带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