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说种植的要点就是树种、碱性富含矿物质的土壤以及合适的湿度,而且土壤一定要疏松,地下氧气充足。
想到这里张伟精神为之一振,白松露和黑松露的生长环境是类似的。
这座山不就是天然的松露种植场地吗?如果他能搞到更值钱的白松露的孢子,然后播种到这座山上,明年岂不是有大片的白松露可挖了?
如果说黑松露的价值堪比同为名贵食材的鱼子酱,那白松露的价值就远超两者的超级无敌名贵食材。
论单价,白松露的价格要比黑松露贵3-5倍,而且由于太过于稀有,白松露通常不会按照固定的价格售卖。
通常会通过拍卖来确定它的最终售价,拍卖就代表着溢价,一场拍卖会下来溢价个2-3倍也是正常的。
现在适合白松露生长的地方他已经有了,关键就是搞到一些白松露的孢子和具体种植细节。
这个只能慢慢来,他暂时也没什么头绪。
思绪运转间,张伟又找到了新的黑松露。
而且,这里的黑松露比刚才更大,很多都有7-10厘米直径了。
而且这么大的黑松露一窝就有六颗!
张伟快速定位把六颗黑松露挖了出来,经过刚才的教训胡林更加小心了,甚至还戴上了脸基尼防止再有汁水喷到嘴里。
好在这次的黑松露都是完好的,有惊无险,但看到收集到保鲜盒里的黑松露胡林拿出了刚才收集的一盒。
两盒放在一起对比后,胡林发现了端倪。
“小伟,这个黑松露是不是比刚才挖的大?”
“对啊,我以为你上一圈就发现了呢,越往上越大了。”
“为啥呀?是因为越来越高吗?”
胡林现在完全把张伟当成了百科全书,在张伟面前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
张伟刚才就在思索这件事,为什么越往上,黑松露长得越大了。
第二圈直径是3-5厘米,第三圈是5-7厘米,第四圈是7-10厘米。
这期间的变量除了海拔,还有土壤湿度,当然空气浓度和日常强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那都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略加思考,张伟就基本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