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铺平了道路。虽然,赵友林写了奏疏向景德帝请罪,可他清楚,丹宇自己要出城狩猎,而他呢,也曾尽力相劝过,景德帝不可能因此就会要了他的命,因此,他确信,只要澄如夺得大位,今后必定有他赵友林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另外,关于边关与柔然方面的关系,他也有自己考虑,认为他们只是到了冬季过来讨要粮食的乞丐,只要自己当了大元帅,每年给柔然方面一点粮食打发就可以了,并且,搞好同柔然方面的关系,对他也有好处,这次神不知鬼不觉地做了丹宇,就是因为有了柔然这支力量的借力。
因此,丹宇死后,赵友林就眼巴巴地等着自己接任代理大元帅或者全面统率边关的部队,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景德帝竟然派了魏笙书这位与皇家毫无瓜葛,且资历尚浅的年轻人过来,并赐了国姓,这不禁让赵友林对澄如有些失望。
对于澄如要求他陷害高笙书的指令,赵友林心中却有不同的想法。原来丹宇是澄如入主大内的强有力对手,当然必须毫不手软地要置他于死地,可这高笙书并非皇家成员,绝对不会对澄如接班构成威胁,为什么一定也要除之而后快呢?
还有,这高笙书在担任行军大司马和行军总管期间,率部打了几场大胜仗,让大梁军的将士们扬眉吐气,士气大振。而且,他还解救过老将段友山,组建敌后骁骑营深入大草原,甚至在蛮夷王庭附近斩杀了几个蛮夷王公贵族,这是大梁建国后从未有过的。现在,高笙书这个大元帅颇受将士们钦服,赵友林估摸着一时难以陷害高笙书。
赵友林也曾听到京城传出来的消息,说景德帝现在非常沉迷丹药,让一个道教真人专门在宫中给他炼制丹药,有时,他兴致所至,还会拿一些丹药赏赐近臣。赵友林虽是行伍出身,但也略懂一些药理,他很清楚这些丹药加入了很多刺激神经的药材,用火炼制,服用之后,短期内可能让人神清气爽,但长期服用,就如同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因此,据赵友林推测,景德帝之所以把朝政交给澄如打理,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对澄如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是景德帝龙体欠安,再想乾坤独断可能已是力不从心。
一个人越是身居高位,心机自然越深,赵友林平常虽然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官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