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深谋远虑的天子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轻易答应了太宰刘向的请辞请求,那么小宰王孙策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将会急剧膨胀,从而导致朝堂之上的势力失去平衡。
因此,尽管太宰刘向言辞恳切、理由充分,天子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驳回了他的请辞申请。
太宰刘向对于天子这番心思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明白得很。
但他毕竟也是个有血有肉之人,有着自己的尊严和脾气,既然天子不肯让他如愿以偿地辞官离去,那么他干脆就赌气般地称病在家,从此对朝廷政务不闻不问,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随着太宰刘向的淡出,朝堂之中顿时少了一股能够与小宰王孙策相抗衡的强大力量。
如此一来,王孙策便犹如那脱缰的野马一般,变得越发肆意妄为起来。
如今的他真可谓是春风满面、志得意满,甚至开始公然主导起朝政来,不仅如此,他还毫不客气地向天子进言献策,强烈要求天子必须依照他个人的意愿推行一系列的变法措施。
面对王孙策如此嚣张跋扈的行径,周天子心中虽有诸多不满和不情愿,但无奈此时此刻的朝堂之上确实缺少能够有效制衡王孙策的人物存在。
迫于形势所迫,周天子也只好咬咬牙,违心地同意了王孙策提出的那些变法主张。
眼看着朝堂局势发展到这般田地,周天子不禁懊悔万分。
他深深地自责当初为何会如此过分地偏袒王孙策,对太宰刘向施加过多的压力和逼迫,以致于如今整个朝纲都陷入了严重失衡的尴尬境地。
可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也已于事无补,如今应该思考如何制衡王孙策才是首要之事。
王孙策的府邸内。
当王孙策看到晋国的暗使找上门的时候,心中立刻明白,晋国是有事情让他来做了。
王孙策之前不过是一个继承了父位的贵族子弟,所拥有的实力更是在周王室的一众权贵之中不算起眼。
所以当初在晋国的暗卫找上王孙策的时候,王孙策毫不犹豫的就同意了,这些年晋国对王孙策的支持力度的确很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所以王孙策的实力才能膨胀得这么快。
“楚国日前已经出兵郑国,已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