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花蕾,还是秉承着一贯的为官之道,满面喜色的去礼部领了赏。
然后把这堆金珠子和这个黑玉馒头锁进了库房。而关于花蕾以权谋私的谣言,终于销声匿迹了。
于是,花蕾就安安心心的做起了置换馒头的生意。也不知道是谣言传的太厉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过了不久,在盆地服徭役的村民们也听到了关于花蕾用置换馒头挣大钱的谣言,对于这些谣言,村民们心里很是不屑。
这些传谣言的人是不是没有脑子啊?亏他们还是科举出身的,就算自己目不识丁,也知道花大人这个馒头挣不到什么银子,更别说还有免费的蔬菜汤和薄荷水了,说不定还要补贴一些银子进去呢。
唉,这样的好官还要被中伤诬陷,还要自己贴补银子,真的是,太为难人家一个小姑娘了。
于是,过来置换的村民,不知不觉的,每次抓过来的黄豆从一小把变成了一大把。有时还会顺手在来回服徭役的路上,薅一把艾草,砍几根柴禾过来,路边有啥薅啥,免费送给花蕾。
一个人的数量确实不多,但是服徭役的村民多啊。积少成多,不知不觉,每天傍晚福伯收工回去的时候,就会带上大半船的艾草和柴禾回去。
对于村民们的善意,花蕾当然也不会拒绝,高高兴兴的收下村民们手里一根两根的柴禾,送回庄子上。同时也关照福伯,馒头稍微做大一些,瓷实一些。
而且,这置换馒头的生意,一直做了五六年,一直到这整片的荒山全部开荒完毕,这置换馒头的生意才没了用武之地。
但是,关于花大人是一个真正的好官,清官,不知不觉的就在附近的百姓之间传扬,在花蕾还不知道的时候,已经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花记馒头也成了一个善意的代名词。并且,在很多年以后,还惠及到了初初为官的小远身上,这也是花蕾没有想到的事情。
祖父关照的“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知不觉的,就成了花家的祖训。一个小小的善举,让花蕾姐弟不知不觉的在自己的官途上走的越来越好。
很快的,时间就到了六月上旬,远影庄上,因为要染色的关系,种了不少的黄瓜。现在天气有些炎热,于是嘴馋的花蕾准备制作一些翡翠凉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