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出——
正所谓龙场悟道!想要从此处脱困,就得在这里,悟出王阳明当年在龙场悟得的东西!
“心即是理”
这四个字在林末脑海中浮现出来。
这四个字既是王阳明英灵一身能力所在,也是他所悟出的道理。
想要脱离此处,就得想明白,这「心即是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林末自身的悟性或许不高,这一点,在他夜读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知之明。
不过,他自己的悟性不高,却不代表所契约到的英灵悟性不高。
要知道林末第二次契约的,乃是以武入道第一人,张三丰英灵,其仅仅凭借内家武学,便迈入了修真者境界,悟性可以说是冠绝当世,就是放在历史长河当中,也是极为出类拔萃的存在。
而林末的张三丰英灵契合度早已圆满,这份妖孽一般的悟性自然也是继承了下来。
“心理。”
四个字当中,其实只说了两个东西,一个心,一个理。
那么首先,就得明白心是个什么东西。
按照林末自己前世接受的现代科学教育,心就是心脏,是用来供血的身体器官,跳动着不断为身体各位输送血液。
当然此处的“心”,说的肯定不会是这个东西。
儒家认为心即情欲,若是任情欲放大、自由发展,必定会走向不可预知的方向。
有人认为人天生就是坏的,所以任情欲放大,不好的东西不加拘束,自然就成了恶人。
也有人认为人性本善,来自人性的情欲会催人向善。
不过不管如何,双方都讲究一个克己复礼,也就是适当地用法礼约束情欲,也就是约束人心,才不至于走向一个不可预知的方向。
按照这种理解,那么「心即是理」就理解为人的情欲乃是道理?
林末心中存疑地摇了摇头,继续去想道家对“心”的解释。
张三丰作为修道之人,更是道家老祖一脉的传人,对此倒是不难悟到。
《管子》八十六篇中《心术》一篇,对“心”做过研究讨论。
简单来说,认为心即是念,念生则心起,念灭则心寂,而这个念,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