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 第206章 进修班的老廖同学(3/4)
是第一次学到原来打官腔也能办实事,而且需要的时候还能拐弯,委婉的把事推的一干二净。

    经验值+100。

    张宏城以为自己的进修生涯会平平无奇的度过。

    但在他插班后的第四天,一帮女职工气势汹汹的堵住了进修班的大门。

    本来张宏城和几个同学都靠在窗户边准备吃瓜。

    谁知这瓜竟然是张宏城同桌的。

    张宏城的同桌姓廖,三十五岁,大了他一轮还多。

    廖远峰厂长是班上最低调的人之一。

    概因他这次进修是为了调去旁的单位——冷衙门。

    一帮大妈在门口大吵大闹,加上身边信息灵通人士太多,张宏城很快搞清楚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他的同桌老廖是利峰街道工厂的厂长。

    利峰厂的成立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时期。

    当初街道组织居民妇女给前线缝鞋底、做衣裳,因为贡献突出,所以在战事平息后,利峰厂宣告成立。

    其实就是个手工缝制物品的小车间。

    后来根据街道的需求,利峰厂又招收街道剩余劳动力成立了染布车间、蜡烛车间、火柴车间和打铁车间。

    完全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四不像街道企业。

    利峰厂最出名的当属他们的打铁车间——他们车间生产的小煤炉质量好、又省煤,畅销整个沪上地区。

    无论是煤炉、蜡烛和火柴都是这个年代居民的必需品,所以利峰厂的效益和划拨计划从来都是满满的。

    但说起历史最悠久、最光荣的还是当属手工缝纫车间。

    大约在两年前,利峰厂的手工缝纫车间得到上头的投资,增添了三十五台缝纫机,开始承接一些市级的服装生产计划。

    本来车间的发展大有可为,可惜的是利峰厂遇到了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因为人情面子和管理不善,小小的街道企业里的职工越来越多。

    街道上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人在厂里上班。

    例如服装车间,一共才三十五台缝纫机,但正式缝纫工就有八十多个,临时工五十多人。

    仅仅是在利峰厂食堂挂名的职工就有近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