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对手戏,在逻辑上才讲的通。”
“你现在去监控器,看看你自己的表演,就差把我是放荡女这五个字写在脑门上了,明明是很有深度、充满矛盾挣扎的角色,让你演的又油又平,你这样还怎么观众爱啊,不是只有主角才配观众的喜欢。”
“你演戏不讲逻辑,抓不住人物核心动机,观众凭什么喜欢你,就凭你露脸多,凭你咖位高,做什么白日梦呢,你到现在还没想明白,为什么你在《缝纫机乐队》里的角色,比你拍十部古装剧更能让人记住吗?”
陈锦年说的这些内容,其实是演员的必修课。
演员不是演给粉丝看的,是演给观众看的,角色出不出彩,编剧的创作只占很小一部分。
编剧是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会重点花费笔墨来着重刻画主角,剩下的配角,只是配合主角的功能性角色。
在将文字影视化的过程中,导演会尝试去赋予这些配角生命,但前提是出演配角的演员,本身具备创造力。
演员有创造力,导演就会觉察到,可能会不断的加戏,增加镜头,提升角色生命力。
很多知名的演员,比如宝强、黄博,都是这么闯出来的。
娜扎现如今的咖位,敢在剧组里冲她发火的真没有几个,已经好多年没被导演像机关枪一样被扫射了。
她的经纪人见娜扎有些下不来台,连忙上前帮忙道歉。
陈锦年摆摆手,示意对方先不用说话。
“娜扎,我拍戏时是对事不对人的,咱们私下里嘻嘻哈哈没问题,但是工作期间绝对不行,你把你的明星架子收一收,现在剧组没有明星,只有演员,我们任务只有拍戏,如果你有其他要求,收工后,有的是时间处理。”
紧接着,他转身招招手。
“给她重新处理一下,妆太媚了,和角色不协调。”
陈锦年帮娜扎找了个台阶,让她去休息室调整心情。
经纪人见状,一边露出歉意的微笑,一边给强硬的搀扶娜扎往外走。
娜扎此时已经是脾气上头,执拗的想要开口辩解,但在经纪人的拉扯下,只能不情不愿的离开现场。
等娜扎和团队离开后,陈锦年接过毛巾将脸上的剃须泡擦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