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从小欢喜走出去的大导演 > 第638章 一方辣椒养一方人(2/3)
  “我们有数,你甭操心。”

    陈铭大着舌头回答道,一副喝上头的模样。

    陈锦年摇摇头,心中一阵腹诽:你有数,你能有什么数,要不是老妈默许,你晚上等着睡沙发吧。

    眼见劝不住,他也就将心思收了回来,放到手机对面的王一笛身上。

    “你今天拍摄怎么样?”

    “还挺顺利的,各位老师的表演都很棒,尤其是闫妮姐,几乎不ng,唯一的问题是我想要的和他们给我的表演有出入,经常在沟通上耽搁很多时间。”

    “正常,讲戏费时间很正常,你做的已经比普通导演好很多了,好些知名导演在拍摄现场从来不讲戏,聊的全是意境和表达,具体的表演全靠演员自己悟,悟不出来就反复拍。”

    王一笛好奇的睁大眼睛,她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么当导演的。

    “你说的知名导演是谁啊?”

    “还能有谁,墨镜王和陈大诗人呗。”

    陈锦年讲完后,发现王一笛若有所思,急忙补充道:“你可别学他俩,影坛这么多年,也不过出了这两朵奇葩,墨镜王是搞海外参奖的,陈大诗人是搞影城地产的,他们可以不在意票房,只追求文艺表达,但其他人不行,学不来的。”

    文艺这碗饭是天生,没法学,而且如果院线里全是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那全国上下一万多家电影院早就饿死了。

    “我没打算学,我是只是思考。”王一笛咬着筷子,“万一,我是说万一咱这部电影的票房很低,赔本怎么办。”

    “《河边的错误》投资不高,加上更换成数码摄像机,拍摄和制作费用又省了一大笔,真实成本也就两千多万,而且真赔了还有其他电影兜底,放心吧。”

    潘月明是翻红了,但仅仅是在网剧领域翻红的,在其他领域,尤其是脱离的企鹅平台的自制剧,潘月明依旧算是边缘角色。

    在强调票房号召力的院线市场更是如此。

    没人邀请他当主角,大制作和一流剧组也不会用他,长期处于三四线开外的明星,连小咖都算不上。

    放在剧组里讲,潘月明的片酬,甚至比戏份更少的闫妮姐还要低,堪称物美价廉。

    提起其他电影,王一笛赶紧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