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邑商直辖有一个子姓诸侯国,在滦河之滨(现今河北承德滦河县),叫孤竹国。
到了商纣王时期,孤竹国国君因为也是商汤的后裔,子姓宗国。
所以他们对于殷商很是忠心,孤竹国国君为人重情重义,所以他对于子女的教育很重视德行方面。
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伯夷,老二,叔仲,老三 叔齐。
他们从小也都很孝顺父母,受到的良好教育,遵循的是天地君亲师,礼义仁智信。
老国君年龄大了,容易犯老年病,那就是偏心眼,三个孩子虽然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总有自己最喜欢那个,所以比较喜欢老三,叔齐。
最后老家伙一咬牙,决定自己死后将国君位子传给老三叔齐。
国君死后,按照遗嘱规定,叔齐继任国君位子。
但是老三叔齐认为,自己父亲年龄大了,立遗嘱时候神志不清,按照宗族礼法,嫡长子当继承爵位,所以老三叔齐就不做国君。
并且一定要大哥伯夷继承君位。
老大伯夷也是个圣人,他告诉弟弟叔齐,老爸临死前让你继承公司董事长,现在他死了,我要是去做董事长,那就是违背他的遗言。
做臣子的要忠于君王,做儿子的要孝顺父亲,所以自己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否则就是不忠不孝之人,还有何脸面做国君。于是拒不继位。
两兄弟都相互让位,不肯继位。
老大伯夷为了让弟弟继位,只好自己离开孤竹国,这样弟弟就没有心理负担了。
伯夷离开孤竹国,躲进山里不出来。
这老三叔齐心说你当圣人,让我挨骂,那怎么行?
得嘞,我找你去,非得给你拽回来当董事长不行。
叔齐也离开了孤竹国,来到山里寻找大哥。
这兄弟二人最后在渤海之滨相遇,两个大犟种谁都不肯回去当国君。
然后兄弟二人相一起出游,给家里捎信,让老二叔仲继任国君。
他们兄弟二人商议,咱们是大邑商的子民,应当为大邑商效忠,不做国君 ,还可以有很多自己能做的。
他们想到最近这几年,都说西周有不臣之心,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