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试图一次性解决郑国内乱,这件事被后世记载下来,就是成语“处心积虑”一词的典故来源。
武姜回去后心神不安,她思来想去,到底该不该告诉共叔段这个消息,如果不告诉叔段,那么叔段就没有机会做郑侯。
但是如果告诉叔段,兄弟二人将来一定会兵戎相见,寤生大概率会被杀掉。
武姜掂量半天,最后一咬牙道。
谁让你当初难产差点要了我的命,你就是夺命鬼,对不住了寤生。
于是武姜赶紧写信,将都城新郑兵力空虚,郑庄公要前去雒邑议事的事情详详细细写了下来,派人前去告诉共叔段。
信使出了新郑,快马加鞭前去京邑给共叔段报信,半路上就被公孙子都抓住,将武姜信件拦下来,交给郑庄公。
郑庄公看母亲武姜果然为了帮共叔段坐上郑侯,不惜抛弃母子之情,这是为了共叔段不惜要自己死啊!
郑庄公看到信的那一刻,他的心瞬间觉得都碎了,泪水如决堤般涌出,划过脸颊,滴落在冰冷的地面上。
他颤抖着嘴唇,悲痛欲绝地说道:“都说母亲是世间最慈祥、最伟大、最心疼儿女的人,可为何偏偏我寤生如此命苦,摊上这样一个绝情绝义的母亲!”
郑庄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绝望之中,但很快,他的眼神变得犹如利剑一般坚定。
他深知,如今已无法改变现实,只能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和郑国。
他立刻让子都,派遣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对那封信进行了巧妙的修改。
随后,他又安排一名假扮成武姜使者的信使,带着这封经过篡改的信件,匆匆前往共叔段所在的地方。
共叔段接到来自母亲武姜的信件后,迫不及待地展开信纸阅读起来。
信中的内容令他欣喜若狂,武姜告诉他郑庄公已经前往雒邑,郑军的主力部队也随之调离,新郑此刻兵力空虚,只剩下祭足率领的不到一千人的军队。
她催促共叔段迅速派兵攻打新郑,由她在城内策应,给他打开城门,到时候武姜将会亲自出面,为他主持大局,册立他为新一任的郑侯。
共叔段激动不已,他决定征集军队,准备向新郑进发。
然而,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