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迎春说出了叶玉斌的疑惑:朝廷收购的道地药材每天数量这么大,还能持续几年?
蒙大夫和牛大夫对视一眼,神色都严肃起来。
最终还是走南闯北的蒙大夫开口了:“其实道地药材在山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有原因的。”
“有些药材不好采摘,有些药材则是药性不够,没必要采摘,大夫和采药人通常会留小苗。”
“从目前的收购数量看,再供应几年一点问题没有。”
“但时间一长,好挖的、年份够的道地药材越来越少,采药人需要走的更远、更危险,采药难度就大……”
换言之,采药人也会评估:等挖药不够养活一家人时,他就可能会转行。
肖迎春说出了心中的计划:“能不能在天武朝种植药材?”
“种植药材?”蒙大夫一愣。
事实上许多大夫都会种一些药材,防止要用的时候来不及去山里采摘,或者药材珍贵但年份不够,又怕别人挖走,索性自己挖回家种上……
肖迎春解释起来。
东北的人参种植,就是模拟人参本来就喜欢的生长环境,选择最适宜的气候和地方,再由人精心管护。
人参长得也会比寻常的纯野生更快更壮实。
比如林下参。
蒙大夫从来没想过还能这样,一听都呆住了。
他看向牛大夫:“这样长大的草药,算是野生还是种植?”
牛大夫的cpu也有些忙不过来:“半野生?”
肖迎春又看向傅庆年:“爷爷,如果是这种情况下生长起来的药材,药性如何?会有影响吗?”
傅庆年一笑:“你不用化肥,只让它得到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影响不大。”
当然,年份也要足。
这一点肖迎春不担心:这个世界没有化肥。
肖迎春看向三位天武的中医大家,眼里也亮起了光。
“你们说,如果我们让一部分采药人去种植中草药,一个人种几亩地的那种,能行吗?”
身为采药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药材的生长特性。
什么样的药材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最茁壮,他们都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