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团圆。
这是很多年轻一辈记忆中最热闹的一个中秋,卓城七个大县,到处张灯结彩,哪怕日子过得稍微拮据的人家,都会用趁手的材质琢磨着做灯笼,或者拉旗。
卓王妃提前一个月就命人在每个县衙、各个乡或里的显眼位置,张贴出图文并茂的灯笼和拉旗制作办法,每个据点每日还会送出三百根小蜡烛和五十箩筐碎布,都由王妃名下的作坊免费提供。
拉旗制作最简单,将碎布裁剪成三角形,再一个接一个缝在布带上即可。长度随意,可以挂在树上,窗边、门框,甚至衣柜、书架上等等,再讲究些还能在三角形绣上各种祝福文字。
既能添点喜气,又能重复使用,整个卓城基本家家户户都挂上了。
至于灯笼,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就用竹子和纸张制作,条件差一点的,也能用香栾的果皮制作,就是比较废蜡烛。
而家里有读书人的百姓,领取完派发的小蜡烛后大多舍不得用来做灯笼,王妃得知这一消息,又给整个卓城所有学子都准备了三根大蜡烛,凭户籍领取。
王妃说了,过节最重要开心。
王爷更是妇唱夫随,大手一挥,提出以后卓城但凡有学子的家庭,每位学子每月都能去县衙领取一根蜡烛,费用由卓王府承担,人数无上限且永远有效,不过一旦发现欺骗或代领者,将永远取消科考资格。
这一举动,更是让无数赞誉王爷和王妃的诗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最后仁善之名更是传遍整个临粤,但这都是后话。
沈榆这个一时兴起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中秋计划,越来越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最后更是直接衍生出一门新生意,养活了两批人。
一批有生意头脑的商人,他们从中看准商机,制作出各种名贵镶金镶玉灯笼,或者制作精美的刺绣拉旗。
而另一批,则是最穷苦的百姓,他们一大早就去排队领取材料,制作好后就拿去摆摊,一些条件稍好的人家懒得动手,就会选择前去购买,许多卓城百姓家里,现在都恨不得给王妃供上长生牌位了。
而被赞誉不断的沈榆,则带着一群小鬼,在埋头和灯笼作斗争。
全城做灯笼这件事,说起来还真的是巧合,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