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 > 第70章 危局当解(四)(3/4)
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雍郡王这是拿自己儿子顶缸呢!

    要是雍郡王走后、儿子\/侄子们离任前,盐税能收足,那说不准能保住命,还能往上走走,要是他离开江南后,盐税又恢复原样,那……自家儿子\/侄子就得人头落地,顺带把自家九族一起带到地底下给祖宗们赔罪——香火断了啊!

    心情如过山车般七上八下后,江南总督、江南提督、布政使、江苏巡抚、安徽巡抚等也认命了:人是回不来了,命也搁着呢,香火也不晓得能不能存续,就这么着吧,齐齐躺平任由雍郡王处置!

    胤禛要是有法子也不想如此“小人行径”,实在是没法子啊!

    江南一行,所有人的命包括前程都系在自己身上,老十、察岱得平安带回去;十二、十三今后前程得保住;年希尧、梅文鼎以及缪燧,自己还欠着债呢,也得还!

    既然之前不做人了,那就干脆不做到底。

    再者,山东因济宁、兖州、泰安、沂州等地发生饥荒,成千上万的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齐鲁大地饿殍遍野,这样的情况也不允许他继续做人。只要粮食足,只要能保证灾民得到妥善安置,别说是不做人,就算让他学老八、老九那样阴毒算计人,也不是不可以。

    他大兴水利,就是要有个名头,能安置从山东逃荒来的百姓们——寻常的赈灾之法,对于饱受饥荒、各地歉收的情况下,已然不起作用。

    常规救灾措施有减免赋税、田租、截漕赈济、平粜,而此时山东巡抚是噶礼(他是康熙的奶兄弟,为官勤敏却贪婪无厌,还虐吏害民,多次被弹劾贪污,因其母健在,还是得到康熙帝的信任),完全不作为,山东各地又“仓粟谅已尽竭”;

    非常规的八旗官员赈济、八旗官安辑来京流民,就是在京八旗高级官员出钱出粮,京师五城煮赈、安插流民(宜修后来组织祈福宴捐赠给京城周边百姓的粮食、衣裳等,也属于这一类),就实际情况来看,朝廷对山东的救灾力度仍然非常微弱。

    蒲松龄所撰诗《饭肆》,深刻地反映了此时山东灾情之重:旅食何曾傍肆帘?满城白骨尽灾黔!市中鼎炙真难问,人较犬羊十倍廉。

    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吏治危机与整肃、仓储管理与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