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济的矛盾、“八旗养民”的弊端。
可这三样,无论哪一样,都是胤禛现在无法解决的,只能另辟蹊径——用江南这个富裕之地“接济”灾荒遍地的“山东难民”。
所以,花船走得突然,走得极速,也走得无可奈何。
不走,嗷嗷待哺的几十万灾民怎么办?
走,江南官场该如何收尾?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继续“挟儿子以令群官”。不过,胤禛还是有底线的,也深谙御下之道——作为补偿,把除了盐商后空出来的一大堆官职补给了这群蠢货!
没办法,蠢归蠢,能用不是。而且,有江福海在,不愁不听话!
而逃过一劫的盐商乔家、梁家带着一群小盐商(属于刚脱离底层商贩但又没机会踏入盐商会的),跟在雍郡王后面出钱出力,要什么给什么,只求能抱上雍郡王的大腿。
胤禛为了安抚人心,也为了让梅文鼎继续给自己干活(修水利也得其及弟子帮忙测量),一方面借用康熙给的金牌,安排了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等职位(正九品),给人点甜头尝尝;
一方面,为了保证水利修建银钱、粮食足够,从手指头缝里扒拉了几个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从九品)的官职,给这群盐商的儿子\/侄子等,大大鼓舞了底下人的士气。
前车之鉴如此明显,试问谁不怕江福海的刮骨刀?某种程度上说,被吓得能尿出来,也是一种幸运不是?
再说了,巴掌和甜枣就摆在眼前,你选哪个?脑子没坏的 ,当然选甜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