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额驸噶尔臧肆意打骂,进而敢一脚踹的她流产就可以看出,许多蒙古部落,对大清控制他们的行径是不满的。
综合各方而言,“抚蒙”不仅是拉近大清、蒙古部落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大清稳定蒙古四十九部,方便对蒙古各部分而划之的基本保证。
故而,康熙明知端静受委屈,依旧强忍着,以维系喀喇沁部与大清表面的“友好”关系。
端静“骟”了额驸,还给了康熙惩治喀喇沁部的由头,大大改变了皇家公主在蒙古的待遇,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康熙乃至整个清廷对蒙古部落的态度。
岳兴阿在康熙的授意下,带兵拱卫端静固伦公主府,严厉打击试图借着“榷场”,与准噶尔、沙俄走私的蒙古商队。
突出端静公主在蒙古、大清尊崇地位的同时,亦导致大清和蒙古双方关系僵硬——
蒙古不少部落惶恐不已,端静公主受辱以及她暴起后对喀喇沁部的打压,令其害怕大清不再“怀柔”,不再优待;
大清觉得蒙古既要又要还要,嫁了那么多公主表示安抚,没得多少好脸就算了,居然还敢虐待公主,等同于在康熙脸上扇了个大巴掌,换谁能忍?
宜修笃定康熙这两年绝不会下嫁公主抚蒙,敢帮助敏妃图谋留下八公主的底气儿,就源于此。
这次宜修在谋士指点下,去信端静公主,让她仿照马球盛宴蹴鞠赛上各队之间竞争又合作关系,上书请求康熙同意在喀尔喀草原上开办盛宴。
本质上是创造了大清、蒙古双方缓和关系,又向蒙古彰显大清“肌肉”,加强大清对蒙古地区统治的机会。
当然,宜修和端静这番谋划,并不简单。
首先,康熙和清廷绝对能看出,端静开展草原盛宴的政治意图以及军事价值,必定会进一步加大对端静固伦公主府的投资。
并且,康熙一定会对端静尽可能地放权,让端静在大清铁骑的支持下,既能像恪靖那样,肆意搓揉捏扁整个喀喇沁部;
又能借助盛宴、榷场以及军队,将端静固伦公主府打造成蒙古地区集政治、商贸、军事、文化为一体的“重地”,即蒙古的“交流中心——第二个京城”。
届时,端静的地位与权柄,可想而知。作为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