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十个宜妃,也比不得郭络罗贵人心思缜密。
只是郭络罗贵人刚开始的时候沉迷于情爱,被康熙营造的深情假象所迷惑,白白蹉跎了不少岁月。
后来历经种种磨难,才渐渐清醒,收起了那份痴心妄想,一心只为自己和女儿谋算。
她当然也想生个阿哥,只是自己恩宠实在是稀薄。若皇上不来,自己吃那些苦药又有什么用?
所以她对这件事并不是很热衷,只跟着宜妃一起吃。若宜妃没空盯着她,她也就当作没这么回事。
这边两姐妹还在各自谋划,惠妃也没放过子嗣的问题。
不过她已经放弃了自己生的想法,她准备直接干倒太子。
她觉得,卫氏如何能扳倒她?
一定是太子一脉给她使绊子,陷害她,让她和大阿哥受了这么久的委屈。
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她不想让太子多活一天!
事实上,她想的也没错。之前疑点重重的时候,就是赫舍里家的人,觉得不管如何,这帽子都要扣在惠妃头上,解决了大阿哥才好。
有心人如此推动,自然也就是草草结案了。直到后面大阿哥催促纳兰家一起锲而不舍地追查,真相才算水落石出。
好在惠妃和大阿哥经过这样的磨难,也学乖了。
他们再不想承认,也要承认,康熙的心偏得没边了。
所以局限于后宫的事情,是无法伤害到太子的。康熙一句话就能掩盖下来。
唯有前朝,物议沸腾的事情,才有大阿哥一线生机。
因此,大阿哥更加倚重纳兰家,只可惜现在纳兰家因为容若出逃,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就直接导致惠妃和大阿哥的计划进展很慢,属于慢慢试水的状态。
当然也有愣头青,或者说胆子大的,眼皮子浅的,愿意为大阿哥搏一搏。
比如今日,就有御史上奏,说太子过于奢侈,浪费民脂民膏。
奏报时,这个御史言之凿凿,说太子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餐食等方面,比皇上使用的还要珍贵。
其次,赫舍里家不知是用太子的名义,还是做太子的走狗,打着太子的旗号进行索贿。
僭越之罪,不孝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