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国子监的事。

    张策是张瑾平的儿子,今年十五,也是个秀才。

    这么多人中,唯有平安是童生,其余都是秀才了。

    不得不说,师傅安排的这个聚会很有用,平安和霍止还没有进国子监,一场聚会下来,里面的什么事都了解得八九不离十。

    九月十四日。

    是平安跟父亲、继母去张家认亲的日子。

    头一天师父就帮他准备了礼物。

    给张家老大人的是一个不错的青玉摆件,平安三个大点的摆件一件不剩了,这次给张家的就是师傅的收藏。

    给张瑾平两口子的是两筐上好的水果,师傅说他还是孩子,不必给多少贵重的礼,平安想想也是,明面上他确实没什么进项。

    过犹不及。

    张瑾平两个孩子,儿子张策他已经见过,但还是准备了一套不错的笔墨纸砚,女儿比阿妩还小一岁,给一个青玉小件。

    张家老二张瑾安带着妻儿在外地任职,几年都不能回来一次。

    真正说来,这时候的官员也是不容易,过了正月十五开始上职,一旬一天休沐,年底上到小年后,如果老家在远处,五年、十年不能回去是常态。

    这也是平安想科举却不愿意当官的理由。

    他先生孙文得了进士却不愿意丢孙思成大账房的职是一样的。

    从小被家人灌输什么好好读书、将来当大官、光宗耀祖什么什么的人,心态是不一样的,他们从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自由生活,从小到大就是如此按部就班,当官自然就是很好的选择。

    他跟先生都一样,先生今年三十多岁了,这些年一直跟着师傅走南闯北,自由自在,哪怕考了进士,他都不愿意过拘束的生活。

    他自己十四年来,甚至一日书院都没有去过,七岁多就跟着先生一对一的教学,这六七年也是全大周到处跑。

    平安头晚没有去父亲家过夜,十四一早,他就带着小武、林峰到了常家小院。

    张瑾玉笑盈盈地告诉他,十月初全家就能搬去新宅子了,这个小院已经有人定了,价钱也不错,拿了这些银子,可以置上一个小庄子或者置些田地,一年也能多些收入。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