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两年半过去。
十八岁的平安已经长成一米八三的大个,跟一米七几的傅安、陈轩站一块,简直是鹤立鸡群,实际上他们俩个子都算是高的。
孙思成前年正月十八动身回京城,因为事情太多了,又想亲自监督马铃薯的种植,一时之间回不了应天,但他坚持一个月给平安写一封信。
马铃薯当年就获得了高产,比土豆亩产高出一倍不止。
平安写信跟师傅说,不着急上报,第二年正先生的酉华县城先试种一年,然后由先生上报,除蛔药也是在先生县城先用的,加上这个,应该能帮先生一点。
去年马铃薯在酉华县果然大丰收,孙文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平安师徒的名字都报了上去。
因为还有一部分马铃薯长在地里还没有收,户部尚书亲自带着人去地里开挖,事实摆在面前,没有人能说一句闲话。
平安搞来种子有功,孙思成带人培育有功,孙文扩大试产,记录一点一滴的真实数据,且积极上报也是功。
去年底,孙文直接调进户部任六品主事,孙思成跟平安也获得了圣上奖赏,这些奖赏于孙思成师徒有些不痛不痒,但孙文却实实在在得了好处。
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目的。
因为于孙思成和平安来说,他们早已经是圣上封的五品和六品虚官,哪怕是真的升一级,那又怎样呢?
至于奖赏,这些年他们做生意的分红已经很是不少了,平安又在京城多了几个铺子出租,钱他们也不缺。
能帮一帮孙文的仕途就最好了,毕竟已经近四十的人了,背后除了百草堂没有任何的靠山,现在不想办法升,年纪大了就更难了。
小武、二强前年秋就回到了应天,不然实在不放心主子。
大武在京城帮着培训人,除了带回去的十个人,又从牙行买了二十多十几岁的孩子,庄户孩子中又挑了一些好的。
一部分跟着他习武,一部分由小晨、文竹带着学医,还有一部分则是跟着小山学制药。
学制药的这些人得跟主子签一辈子的长契,本就是牙行买回来的孩子,在这里吃得好穿的暖,还能学本事,有什么不愿意的?
万祥就跟着学了医,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