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太安则在对方自报家门的时候,就浑身颤抖起来。
看向唐寅的眼神,止不住的羡慕嫉妒恨,牙齿咬着嘴唇,几乎渗出血来。
王伯安,论经院的斋长,却天资聪颖,十二岁中得秀才,十五岁中进士,还在二甲行列。
要不是他年龄小,磨练个几年再参加会试,估计一个一甲跑不掉。
这样的天资,在整个大明历史上,也是独一份。
然而,这家伙性格却是古怪的很,不喜当官,却很喜欢研究经典,考中进士后,也不去选官。
即便后来,陛下破例给他翰林院学士的官职,这货就是不去上任,而是关在家里继续研读经书。
王伯安师从大儒庄墨寒。
庄墨寒致仕后,便跟着老师来到了白鹿书院,任论经院斋长一职。
这家伙,初来书院,就一副牛逼轰轰的模样,才四十多岁,就当任斋长,自然有人不服。
读书人之间,互相不服也很常见,于是马山长便安排了一场辩论。
然而,一场辩论下来,却是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这货,看起来性情古怪,却是学识惊人,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经典释义信手拈来。
一场辩论,王伯安以一挑十,彻底说服了所有人。
那十人中,就有柳斋长。
王伯安的出现,顿时让局势来了个大反转。
如此人物,唐寅竟然是他的师侄,这是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考生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难怪,这家伙能有特殊推荐信,原来如此!”
“这吊毛,也太能装了,扮猪吃老虎啊!”
“谁特么,说他是穷小子出身的?拉出来,本才子要吐他一脸!”
众考生的心思各异,在心里纷纷吐槽起唐寅来,心思深沉,城府极深,成了众人对他的印象。
唐寅对此只能无语,自己也不知道的好吗?
王伯安见柳斋长不敢回嘴,也没有咄咄逼人,而是瞥了唐寅一眼。
“小子,跟我走吧,今日起,你便是我论经院的人了!”
唐寅闻言,歪着脑袋,想了想,最终还是点了点头。